家长课程

当前位置: 首页 > 家长发展 > 家长课程 >

世纪学校总校长谈家庭教育(3):儿时多竞争,长大少赢家

来源:林州世纪学校          时间:2019-08-16 09:19:08

吴 建 国: 全国“十佳”中学校长,江西省优秀校长,北京师大“专家型”校长,林州市世纪学校总校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教育部中央教科所国内访问学者,江苏省新高考命题与研究中心“特聘专家”,北京师大“全国中学数理化名师百人俱乐部”理事。从教三十五年,曾任班主任、教务主任、校长等职,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家庭教育经验。

让幼小的孩子去竞争,不是给孩子助力,只是给他使绊子。在竞争焦虑氛围下成长,并被迫进入竞争轨道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无力感、自卑感和心理失衡———始于童年的竞争很少有赢家。早早地把孩子推入竞争的洪流,除了上面提及的削弱孩子内在的力量,让他变得羸弱无力,还有以下几方面损害。
第一种损害是会破坏孩子的合作能力。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合作能力正是他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合作能力的内涵是友善、诚实、宽容等,所以培养孩子的竞争力,首先要培养好品行,打下合作的基础。可现在的情况是,当孩子开始上学时,他们对竞争的准备远较对合作的准备充足。几乎是从幼儿园开始,儿童的一切活动都是以竞争为目的,哪怕玩耍,最后也不是以快乐而是以得名次为目的。
这种持续不断的竞争训练,使得孩子们很少有机会去学习合作,只是学会了比和争,学会了防范。比如很多成绩较好的学生甚至不愿意给同学讲一道题,生怕别人学会了,把自己比下去。更多的孩子在竞争中产生挫败感,首先不满意自己,产生自卑。然后不满意他人,敌视他人。
2013年,辽宁省盖洲市郊区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国的杀人、放火大案。小于和他的堂妹都是从小学到初中的好孩子、好学生,两人在一个班级,考试成绩也常常是班里的前两名。当他考了第一的时候,母亲比自己还要高兴,如果他考了第二,他的母亲便很不高兴的埋怨说:连她都考不过,你还比她大呢!父母的竞争观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后来他越是想考好越是考不好,再后来,他怨恨起堂妹,觉得是她让自己抬不起头来,再后来,他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但他要报复了他“恨”的堂妹才甘心,最后,在他杀害了堂妹后自己也走向了罪恶的深渊……家庭过分的竞争攀比使孩子走向毁灭!
社会心理学研究也证实,竞争是挫折的重要来源之一,痛苦和挫折常常引起敌意。所以,并不是这个孩子的品行出了问题,显然孩子是被一步步逼到这里的。
第二种损坏是会培养出病态的奋斗者。
有些孩子确实能被训练得很有“竞争意识”,从小表现出极度的争强好胜,但它的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孩子早早停止自然人的发育,小脚穿大鞋地努力让自己适应各种社会标准。这种扭曲是以消灭天性为代价的,他被训练得在生活的各种选项中,会不假思索地弃绝内在的愿望,只以社会评价作为价值判断。
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人,即使他们在某些时段获得了世俗意义的成功,但其精神始终处于险象环生的境地。比如有些过度“吃苦耐劳”的人,他们甚至把“苦”和“劳”当作生命意义本身,把生活中任何一丁点享乐都看作罪过。也有不少“成功人士”,我们发现他并不快乐,总是活在焦虑和紧张中,甚至有些人自杀了;或者有些人最终放弃了曾经最看重的名利,心态归零,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生命似乎绕了远道,才进入正途。
我认识高中期间的三位88届校友林可、陆彩霞和余强,从小争强好胜,父母和老师都给他们一种决绝的态度。15周年同学相聚,林可官至副县长,陆彩霞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副总,春风得意。余强没有来,他说他没有混出名堂羞于聚会。时光如流水,一晃5年过去了,又到了同学们聚会的日子。有三个人没有来,一个是林可,身为副市长的他为了确保坐上市长的宝座,竟然买凶杀人,将另外一位副市长刺杀,现已被拘留审查。第二个是陆彩霞,她因为窃取另外一家公司的核心技术机密触犯了法律,进了监狱。最后一个是余强,这5年里,他左突右奔,还是没有出人头地,连个“大奔”的司机也没有混上,他焦虑他愤恨,终于,他的精神崩溃了,住进了精神病院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极端的功利主义者和一个妄想中的精神病人,其心理机能是一样的,他们都无法和世界建立正常连接,以一种病态的方式存在着。竞争的后果往往不是打败别人,而是击倒自己。
第三种副作用是可能损害身体健康。
长久的、超过承受力的压力首先会在情绪上积淀毒素,影响做事效率和品质。而情绪上的毒素太多了,又会影响到生理健康。儿童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双重发育当中,太大的精神压力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心理,也会影响到生理发育。
已有研究发现,压力或睡眠不足会影响儿童脑垂体生长激素的分泌,影响孩子身高,也有可能表现在肌体其他方面,比如皮肤病。英国教育家尼尔有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发现,“我从未在一个快乐少年的脸上发现过暗疮。”哲学家弗洛姆也发现,我们的身体对幸福与不幸福的反应,统统比我们的意识对它的感受更明显。身体比心理更不易受蒙骗。这和中国传统医学讲的“七情”对五脏六腑的理论也是吻合的。
事实上现在很多父母已察觉到社会竞争心理对孩子的伤害,希望还孩子一个童年,希望孩子愉快轻松地成长。但不少父母只能在孩子尚小,尤其还没上学时会这样想。一旦孩子上了学,面对学校各种各样的奖励及排名,尤其是老师经常通过手机短信群发给孩子父母的信息——几乎都是各种评价的通报——很多父母开始无法淡定了,不知不觉地提高了对孩子的要求,开始一边抱怨孩子压力太大,一边配合学校给孩子施压。理由很简单,现在教育就这样,不能不竞争,我们也没办法。有的父母甚至搬出精子和卵子结合也是竞争的结果这样一个理论,来证明人类的竞争必须是从头开始的。
没错,生命的诞生固然是一场竞争的结果,一个精子战胜几亿个精子捷足先登,并不是因为它有竞争意识,而是因为它强悍,它不需要在意别的小蝌蚪游得是否比它快,它只管自己尽情游,就成了赢家。一个人想要在江湖上立足,必须先远离江湖,躲进深山,无打扰地修炼,练好内功,才有笑傲江湖的本钱,培养竞争力的奥秘正在这里。所以,不要抱怨大环境,先解决小环境的问题,小环境好了,大环境自然就好了。解除竞争压力,制度当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靠意识来解决。父母自己要反思竞争的尺度和意义,父母淡定了,孩子才能淡定。
生活中最大的敌人不是任何具体的对手,是“虚荣”和“恐惧”。在本已险象环生的人生中,虚荣是一种自残行为。可以说,哪里有虚荣,哪里就有自我伤害。有些人命运不济,与其说是运气差,不如说是虚荣作梗。放下虚荣,就能减少消耗,节约生命成本;克服恐惧,就会降低贪婪,享受生活之从容。
当下乃至未来,人们比拼的不是“竞争意识”,而是来自更高层面上的价值判断、创新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等,这正是俗话所说的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一个弱小而又有无限潜力的孩子,与其着力培养其“竞争意识”,不如专心培养他的良好品格。每一种好品格都可以催化出面对世界、面对困难的能力和勇气,好品格本身就是竞争力。
设想一个孩子体质好,心理健康,有求知欲,开朗友善,自信平和,即使他从未听说过“竞争”这回事,在未来的人生中,有什么样的竞争能够打败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