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程

当前位置: 首页 > 家长发展 > 家长课程 >

世纪学校总校长谈家庭教育(2):家庭教育要回归常识

来源:林州世纪学校          时间:2019-08-16 09:18:39

吴 建 国: 全国“十佳”中学校长,江西省优秀校长,北京师大“专家型”校长,林州市世纪学校总校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教育部中央教科所国内访问学者,江苏省新高考命题与研究中心“特聘专家”,北京师大“全国中学数理化名师百人俱乐部”理事。从教三十五年,曾任班主任、教务主任、校长等职,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家庭教育经验。

我们的家庭教育一直不正常,在哪里犯了错误?在教育常识上犯了错误!所以,我要说:家庭教育,要回归常识!
(一)回归身心健康
首先,让我们的父母和孩子一起回归身心健康。健康这个词应该是人生的一个底线,但恰恰变成了当前中国真正的奢侈品。其实大家看一看,逢年过节家人朋友相聚的时候,嘱咐最多的是什么?比升官发财更多的是健康。互送的礼品什么最多?不管是真是假是否有效,健康营养品最多。大家手机中转发最快的内容是什么?是真伪莫辨的养生的消息。
为什么要重拾健康?是因为今天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有多少人敢拍着胸脯说自己是健康人?我觉得不占多数,绝大多数人会说自己是亚健康,生活中总有那么一点身与心的不痛快,也说不清楚具体是什么原由。这样的我们还回得去我们所期待的健康吗?
看看现在的学校里面有多少近视眼?有多少小胖墩?有多少孩子体能测试不达标?有多少小男孩娘娘腔?从小学到中学,其实都是以成绩作为一个更重要的指标来进行衡量。那么我们的孩子还健康吗?身体的健康我们能够看得见,但是心灵的健康呢?教育这件事真的是让孩子越来越健康吗?或者我们再说的更尖锐一点,随着标准答案越来越多,我们的孩子真的离健康越来越近了吗?
有这样一个故事,给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分别出了同一道题:有一艘船,船上有15头牛、25只羊,船的主人划着这艘船要去集市,请问主人多大年龄?结果几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一律说不知道,初中生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而高中生,按照数理逻辑的推导都能算出答案来。这个题目的答案大家知道吗?真正的答案是不知道。因为有多少只羊、多少头牛,跟这个划船人的年龄没有任何的关系。
为什么越小的孩子的答案越能接近真理呢?为什么小孩子能说出皇帝没穿任何衣服呢?为什么我们爱说童言无忌呢?这是因为他们健康。在民间,老百姓有一种具有迷信色彩的说法,说小孩的眼睛能认好坏人,他喜欢什么人讨厌什么人一定是有道理的。别以为孩子小就什么都不懂,某种意义上孩子是真正的艺术家,他们的涂鸦里只有五彩的世界,没有规矩却有健康。而教育的失败是我们用填鸭式的标准答案去要求我们的孩子时,他们犹豫了胆怯了,从而推导出了一个貌似合理其实远离本性的答案。如果让我说回归,我们第一要回归的就是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二)回归真实社会
第二个回归就是让父母和孩子共同回归真实的社会,而不是沉湎于虚拟的空间。现在父母们谈论最多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们对于网络的热衷。虚拟网络给了他们一种无所不能的超自然能力,让他们流连忘返。小孩子适当接触网络是好的,但是老呆在里面可能就回不来了。纪伯伦曾经说过,我们有的时候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就像我们说小孩子爱喝可乐喝各种碳酸饮料,但是那些不能当水喝,水就是现实空间,还得回得来。
孩子在虚拟网络世界里玩游戏玩坏了,鼠标一点就能重来一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管你的人际关系玩坏了,你的学习成绩玩坏了,你跟你的男、女朋友玩坏了,跟父母代沟了,要怎么重来呢?规则不在你的手里。我觉得在今天这个时代,回到现实空间,拥有与人相处的能力特别重要。我是六、七十年代长大的孩子,我记得我们那个时候在一起爱玩的是什么呢?溜铁圈、跳绳,哪一边的人玩坏了就得下去,另一边的人上来接着玩。那时候没有耍赖的,谁要耍赖这个群体就不带你玩了,这是小孩子规则的自我教育。
拼爹的现象现在也有一个说法,说女孩子都坑干爹,男孩子都坑亲爹。如果一个孩子不能处理好自己的矛盾,什么事都告诉老爸去,不管坑谁,反正找别人去,那就不能成长。今天关于成功学的教育太多,关于失败学的教育太少,所以现在渴望成功的孩子不少,但是懂得成长的孩子不多。有多少孩子能说我为自己买单,有问题我自己处理?我真的想说这样的教育是小学的功课,不能等到硕士毕业再去学。如果说我们要回归的话,那就让我们回到现实空间吧,回到能够对自己承诺长大以后成为一个能为自己买单的人。这样的孩子不会动不动“绑架”别人,不会动不动就怨天尤人。
(三)回归常识
第三点如果回归,那就让我们回归常识。大家看看现在的教育,小学上中学的课,中学上大学的课,大学又上小学的课,孩子们缺乏常识的教育。有父母提到说教育要回到人类情感最普遍的那个价值,我认为那就是常识。
什么是常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常识。我认为圣贤总结出来的很多就是常识,自个儿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孔子的学生问他希望做什么样的人,想当什么人?孔子回答说:“因为有我在,让老辈们都能安宁、安心;因为有我在,朋友们可以有值得托付的人;因为有我在,或者我走以后,晚辈不是对我敬而远之,而是温暖怀念。”这三个理想不是一个圣人理想,这是每一个人的理想。
在这个人人都谈远大理想都想建功立业的时代,却忽略了生我养我们的长辈、我们生我们养的晚辈。我们还回得来吗?如今的许多家庭都是当爹的晚上加班,当妈的晚上应酬,把孩子关在家里,11点回来检查孩子写了多少功课?人伦之乐如果没有了的话,我们就算熟读经典,却还回得去吗?
我想到一件事,是成龙的故事。有一天,他出差回来想去接儿子,结果学生都走完了,孩子还没接到,就去问老师,结果老师说你儿子两年前就毕业了。孩子长得太快,如果不细致爱孩子,不和孩子细致生活,那会不再认识孩子,不再看得到孩子的心。
在北京师大学习期间,当我看见各省考来的620分以上的尖子生簇拥在电梯门口,门一开就一拥而上时,我就很不痛快。我想说大学生就没学过乘电梯时要先下后上吗?一定都要那么着急地往里挤吗?这就是因为他们从上小学时父母和老师就告诉他什么叫竞争,不争就没你位置,要竞争要表现自我,你才有立足之地。
我想问,竞争与秩序究竟什么更重要?我们老是告诉孩子,过街走天桥过马路等红绿灯,为的是不让自己出意外。你是等那一会儿合算呢?还是大家蜂拥而上合算呢?挤着不光慢还很危险,但是这种意识我们都没有。“争”这个字很形象,上面的部分是一个人的手,中间的部分是一块肉,下面竖钩的部分是另一只手,中间这块肉同时被上面的一只手拽着,下面有另一只手拉着,两边都撕扯着不撒手,这就叫争。
《道德经》的最后有一句话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苍天的法则有利于万物生长,“圣人”的准则,是帮助别人而不和别人争夺。不管是当农民还是当编辑,不管是上中专还是技校或者名牌大学,守着自己的本职有所作为,别老想着跟别人争。中国的传统我想无非就是一些百姓日常之用,这是王阳明先生的弟子王艮说的一句话。如果说我们回得去,就回到见人打个招呼,吃饭能吃多少就盛多少别总浪费,上电梯先下后上,上班别迟到,回到这种常识,这是真正的回归。教育不是一张通知书,而是成全孩子的尊严、人性和未来。
我想“回归传统”这是一个大题目,我们的传统在哪里,回归的路径又在哪里?传统很远,回归的起点很近,这个回归不是孩子们回去的事情,而是我们父母、孩子和学校一起往回走,这需要合力。回归是为了再出发,这不是一种复古,不是一种倒退,这种从容不迫的归来,恰恰是为了气定神闲,不被复制成一种山寨版或者盗版的物种,而是作为生命的原版,带着他的尊严和快乐往前走。
(四)家庭教育的成功在于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著名教育改革家李希贵老师说的,他在潍坊任校长的时候,别人问他家庭教育有什么诀窍,他说:“没有诀窍,我的秘密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
家庭教育上的事说简单很简单,说不简单也很不简单;一个父母要想把孩子培养出来很简单,但同时又很不简单。如果一个父母能塌塌实实做一件事,就很了不起。比如能让孩子写一笔好字,能让孩子背300首诗词,能让孩子养成一种好习惯(如写日记),能给孩子留下令他终生难忘的一件事,都很了不起。本来简单的事,父母却很少有人做好。
所以,家庭教育不要搞名堂,按教育常识扎扎实实地做,做好简单事情才是真理。现在的家庭里,已经不怎么讲美育了,都逼迫孩子去上很多类似于钢琴、舞蹈、美术的特长班。实际上这些特长班是将美育的范畴狭窄理解了,甚至是完全违背了美育的初衷。审美教育不是培养技能,而是培养一颗丰富的心灵和感受人生之美、大自然之美的能力。内心的感受,是一个人获得幸福的重要源泉。怎样丰富内心生活,从我女儿来讲,她特别受益的是阅读。中小学时我有选择性的让她读了一些经典名著,在大学经管系读书期间,她读的书就不只限于经济管理,也读了很多的文学书。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是由阅读、艺术素养决定的。人文知识积淀多了,人就到位了,管理也就“简单”了,上层次了。这些东西,很简单,很平常,但长期以来没有人去做,却整天地云山雾罩,不是“虎妈”,就是“哈佛妈妈”,这模式那方法,搞了许多名堂,把家庭教育搞得很虚很累。
教育是用来成全人的,父母面对孩子时,不要把教育当成一种知识的输入,更不要变成一种绑架。教育不是一个时间表,教育也不是一张录取通知书,教育是一种成全。如果成年人的世界有了这样的观念,孩子们会懂得怎么样成全自己的尊严、人性和未来,愿中国的家庭教育成全我们更多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