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程

当前位置: 首页 > 家长发展 > 家长课程 >

世纪学校总校长谈家庭教育(9):做孩子精神成长的引领者

来源:林州世纪学校          时间:2019-08-21 21:09:23

吴 建 国: 全国“十佳”中学校长,江西省优秀校长,北京师大“专家型”校长,林州市世纪学校总校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教育部中央教科所国内访问学者,江苏省新高考命题与研究中心“特聘专家”,北京师大“全国中学数理化名师百人俱乐部”理事。从教三十五年,曾任班主任、教务主任、校长等职,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家庭教育经验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中国孩子跟随父母出国,转学到美国的一所新学校。美国这所学校的校长了解到孩子已经读小学三年级的情况后,想考察一下孩子的学习水平,就问了他一个问题——“你能不能从1数到100?”听到这个问题,这位中国父母感到很奇怪:明明知道孩子已经读小学三年级了,美国校长怎么还问那么幼稚的问题呀?这么简单的问题,我们中国的孩子哪一个不是幼儿园就会了?后来,他了解了一下才知道,在美国读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能从1数到100就算有中等水平了。由此可见,小的时候我们中国人更聪明。

那为什么又说长大以后美国人更聪明呢?美国的孩子小时候读书考试考不过我们。但是他们长大以后,却是发明创造的高手。现在我们身边用的现代科技产品,象电灯、电视、飞机、互联网,都是美国人创新研制出来的。美国人为什么能后来居上,而且创新能力特别强呢?我认为,他们相对超前的教育思维和教育观念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他们更看重孩子未来的战略资源。

(一) 父母应成为孩子的好朋友

在美国的一个家庭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父亲因整日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孩子,以至于孩子长期得不到父亲的关爱。有一天,父亲刚回家就又要出门,孩子问父亲:“爸爸,您一小时能赚多少钱”“20美元,孩子。”父亲得意地回答。孩子想了想,用恳求的语气问:“爸爸,我想用20美元买您一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吗?”可见,孩子多么渴望与父母在一起学习,一起游戏玩乐,共同体验成长的快乐。

父母花时间陪孩子,跟孩子在一起共度欢乐的时光。这些经历对于孩子来说,实际上是给他人生打底色的时候。如果孩子的童年时代家庭充满了欢乐、充满了爱的话,那孩子的人生底色是温暖光明的,我相信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是心灵健康的、情商良好的。

我总有这个感觉,孩子投胎到你家里来了,这是一个灵魂选择了你的家庭,这是你的荣幸,但是你始终要记得孩子不是属于你的,他是独立的。随着孩子长大,这一点是越来越明显了,一定不会按照你定的道路去走,孩子有自己的人生轨道。所以从这一点来说你不能支配他的灵魂,既然都是独立的灵魂,那么父母和孩子之间就是平等的关系。我觉得父母跟孩子之间最好的关系是成为朋友,不但自己把孩子当成朋友,而且孩子又把你当成他的好朋友,这才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

(二) 对孩子的爱是要有品格的

我们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爱是要有品格的,并不是说你出于对孩子的爱,你为了孩子的好,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你如果真正的爱孩子话,你就应该让孩子现在就快乐,而且让他一生能够健康的成长,只有这个方向是对头的才行。孩子要是现在就不快乐,然后他的人性必然扭曲,孩子的人性一旦扭曲后,他将来有的是苦吃。如果做父母的没有警惕到这一点的话,那你的这个爱,我觉得品格太低,你实际上是害了孩子。

所以说父母对孩子的爱,不能仅仅是体现在物质上的关爱,或者是一些具体的处境上的关爱,譬如为孩子上一个好学校啊,为孩子买车买房啊,安排人生啊,甚至为孩子出国,都做好准备,这就算尽到了责任了?不是这样的,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精神上的关爱。

(三)做孩子精神成长的引领者

网络上有个故事,说一个人感觉生活很苦,向智者求教。智者拿了一个茶杯,抓了把盐,放一点水,让他喝,他说很苦。智者带他到了湖泊边,将茶杯中的盐水倒进湖泊,再舀点水给他喝,当然不苦啦。智者说,“为什么同样的事,有时候苦,有时候不苦?因为前者心胸像茶杯一样小,后者心胸像湖泊一样大。”

好的家庭教育要给孩子宽阔的心胸,要给孩子强大的精神力量。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常常会碰到挫折,出现心理困惑,这时候正是精神引领的好时机。挫折并不可怕,父母要想办法把挫折变成挫折教育,这样就把坏事变成了好事。当孩子出现心灵困惑时,不管如何的幼稚,都要站在孩子的视角,帮助其拨开迷雾,让孩子感受长者的智慧和精神境界。要给孩子精神力量,父母得先做精神强者。所以,我说父母们不能只做知识传播者,不能只做特长的培训者,而要做孩子精神成长的引领者。

如果孩子缺乏应有的精神世界,获再高的奖项,考上最名牌的大学,都不能算教育的成功。而如果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孩子的分数、荣誉,甚至以后不管从事何种职业,实在无所谓。

(四)让孩子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

从一个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最能看出这个人自己的人生态度。那种逼迫孩子参加各种竞争的父母,自己在生活中往往也急功近利。相反,一个淡泊于名利的人,必定也愿意孩子顺应天性愉快的成长。

我由此获得了一个依据,去分析貌似违背这个规律的现象。譬如说,我基本可以断定,一个自己无为却逼迫孩子大有作为的人,你的无为其实是无能和不得志。一个自己拼命奋斗却让孩子自由生长的人,你的拼命多少是出于无奈。这两种人都想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的未遂愿望,但愿望的性质恰好相反。

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父母在人生中最看重的东西,也就是自己在教育上最想让孩子得到的东西。进一个名牌学校,谋一个赚钱职业,这种东西怎么有资格成为人生的目标?所以也不能成为教育的目标。父母的期望应该比这个高得多,就是愿孩子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

(五) 别把自己的梦想附加给孩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许多父母都曾设想过自己的人生,可是因为某些原因并没有圆梦,于是竭力或潜意识的把自己未实现的梦想交给孩子,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父母将自己的梦想附加于孩子身上,殊不知挤占了孩子自主成长的空间,给孩子带来了不必要的心理负担,甚至有些孩子失去了自我。可以这么说,中国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如此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所谓的重视多多少少有一些扭曲。但是,正是由于对家庭教育的高度关注,也使得今天的教育产生了许许多多过去没有产生过的问题。

比如说,我见到了很多现在的所谓 “胎教”,怀孕之前要注意如何调理父母的身体,为的是孩子将来出生有一个好的生理基础。孩子生下来后对他有很多梦想,比如希望孩子将来成为官员、首富、歌星、明星、高考状元,也希望孩子健康、快乐、豁达、风趣幽默、举止文雅等等。恕我直言,很多目标对孩子来说实现的可能性很小很小。中国父母和西方父母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无法接受孩子将来可能是一个普通人,但是,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这就是现实。

于是,为了追求那些我认为虚幻缥缈的目标,就产生了许许多多今天看起来本不应该产生的现象。现在的奥数已经开到了幼儿园,幼儿园已经开始分快慢班,我们的父母太热衷于“抢跑”。其实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比赛跟起跑时谁站在第一排、第二排根本没有关系,甚至跑完了一万米谁在第一、谁在第二也不能决定哪一个就是最先到达终点。所以,我们做的很多东西,不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而是在起跑时就已经输了!

时代不一样了,我们家庭教育的观念是不是老一套的可以持续地用下去?教育观念是家庭教育的方向,方向正确教育才有意义。著名教育学者陈忠联老师说:“教育孩子给钱是下策,给能力是中策,给思维给理念才是上策”。只有父母们的家庭教育观念发生实质性改变,我们的孩子才能“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