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发展 > 教师培训 >

林州市世纪学校总校长吴建国:兴趣有时是逼出来的

来源:林州世纪学校          时间:2019-11-19 16:07:51
        虽然一位父母可能受教育的程度不高,但是他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仍然能够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乐趣。对孩子来说,学到多少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兴趣的培养,才是决定其终身事业的关键。  
     (一)博览群书非常重要
        童年的教育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是重要的,启蒙教育是不可替代的,它往往奠定孩子一生事业的基础。丘成桐教授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著名数学家,他小学的成绩并不理想,但父亲培养了他学习的兴趣,成为其一生中永不枯竭的动力,可以学任何想学的东西。
        丘成桐1960年通过考试到香港培正中学读书。培正中学是一所非常有名的学校,而丘成桐的小学教育是在香港的乡村完成的,连最基本的英文和算术都不够水平,所以念初中一年级需要比较用功才能追上培正的课程。但是在乡下的学校闲散惯了,始终提不起很大的兴趣念书。当时培正中学每学期有三段考试,每段结束时,老师会写评语。第一期老师说丘成桐多言多动,第二期说仍多言多动,最后一期结语说略有进步,可见丘成桐当时读书的光景。
        所幸丘成桐的父母对其管教甚严。丘成桐10岁时,父亲要求他和大哥练习柳公权的书法,念唐诗、宋词,背诵古文。丘成桐爱看武侠小说,父亲觉得这些小说素质不高,便买了很多章回小说,还要求孩子背诵里面的诗词,比如《红楼梦》里的诗词。后来,其父还让丘成桐读鲁迅、王国维、冯友兰等的著作,以及西方的书籍如歌德的《浮士德》等。这些书看起来与丘成桐后来研究的数学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这些著作中所蕴含的思想对丘成桐后来的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小学学习的数学不能引起丘成桐的兴趣,除了简单的四则运算外,就是鸡兔同笼等问题,因此丘成桐大部分时间花在看书和到山间田野去玩耍,也背诵父亲教导的古文和诗词,反而有益身心。初中一年级开始学习线性方程,使丘成桐觉得兴奋。因为从前用公式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现在可以用线性方程来解答,不用记公式而是做一些有挑战性的事情,让丘成桐觉得很兴奋,成绩才逐渐好起来。正是这种成功因素的积极作用使成桐由原来对学习不感兴趣而逐渐到感兴趣,直至痴迷的程度。
        相比之下,现在的家庭教育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孩子们兴趣的培养,甚至有的人终其一生也没有领略到学习的兴趣。人生很短,无论一个人多聪明,多有天分,也不可能漠视几千年来伟大学者共同努力得来的成果。所以我认为孩子要多看书,看有意义的书,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一个人小的时候博览群书是非常重要的。
     (二)兴趣有时是逼出来的
爱因斯坦中学时只对物理感兴趣,不喜欢数学,后来他在向纵深研究物理时发现数学是其基础,便又逼着自己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书学界泰斗启功先生的学书兴趣也是逼出来的。他曾说:“为什么那时候快马加鞭使劲写呀,就是因为我画画画得有点样子了,人家不让我题款,说我的款难看。我练字主要是为了在画上题出字来,和画配着说得过去,这也是我过去写字的一个目标吧!
        孔祥东、朗朗等钢琴大家都不是天生就对弹琴感兴趣的,都是在父母的“严刑拷打”下逐渐“逼”出来的兴趣。朗朗曾说过,他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全是父亲逼出来的,小时候因不专心练琴也没少挨父亲的揍。我曾聆听过孔祥东的报告,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小时候练钢琴所受的苦,他5岁开始练琴,在母亲做的纸板琴键上练钢琴。大冬天家里没有暖气,既冷又潮湿,把纸板铺在地板上,然后穿得很多很厚,戴着母亲做的手套,把前面剪掉,肚里装着盛着热水的大瓶子练琴,而夏天又很热,没有风扇。练琴的指法不对,母亲就用针扎。他为了发泄对枯燥的练琴生活的不满,会“打”乐谱的“耳光”,将乐谱打得七零八落;会把钟拨快10分钟,以便提早结束钢琴课……后来他母亲谈到这些事,心疼地说:“如果早知道你会有今天的成绩,当年不该对你太狠了。”他却说:“如果不是我小时候你对我狠,也许就没有今天的成绩了。”
        没有几个孩子愿意舍弃玩的时间来学习,他们毕竟小,自律能力还不强。所以父母的“逼”就成了比较普遍的现象。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在开始学习一种知识或技能时可能会觉得枯燥乏味,甚至是厌烦,这是正常现象。但经过父母的“严格管理”一段时间后,兴趣就可能得到了他自己的认可,随之而来的就是自信,再后来就是自觉,当孩子因有了兴趣而变得自觉自愿学的时候,也就是父母得到解放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父母的“严格管理”,甚至是“逼”,要注意方法,适时适度,要及时鼓励,不可以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如果孩子实在不愿意,那也只好放弃,毕竟身心健康比学习更重要。条条大路通罗马,你的孩子在此没有兴趣也许他是其它方面的好材料……
     (三)学习肯定是辛苦的
        在美国,初中二年级以前,父母和学校都比较鼓励孩子发挥所长,让他尽量去博物馆走走,去运动场上玩玩。中国有的教育家因此以为,美国的中小学生不行,比不上中国。事实上,到了初三、高一以后,美国孩子的用功并不比中国的学生差。美国的学校不用考试来训练孩子,他们非常注重孩子的基本能力。我发现很多优秀的美国孩子,到了高中一年级或二年级才开始发挥热情,拼命去念书,到了大学以后,他们不会觉得学问是枯燥的。美国的名校我去过好几个,在念理科等重要学科的时候,孩子很用功,花的功夫绝对不会少,往往是念书念到凌晨两三点钟才睡觉。在美国比较好的中小学校里,中国孩子念的功课,他们也都是要学的,而且学得很灵活,绝对不是像中国那样填鸭式地教。美国一些好的学校,十一、十二年级学生的微积分已经做得非常漂亮,但中国不是所有的高中生都学微积分。中国很多孩子经过小学和中学沉重的考试冲击以后,丧失了追求学问的兴趣和热情,这是很可惜的。
        我一直认为,对于中小学的孩子来说,语言、数学、写作这三门是最重要的功课。西方的教育从小学开始就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无论语言和文字的技巧都得到良好的训练。一般来讲,受过这种训练的孩子都能够毫无困难地在演讲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科研的成果,因此他们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发挥自己的意见而得到老师和同学的重视。我们常常讲,中国的孩子为什么到了美国念研究生,讨论的时候比不上国外的学生,我想这是中国学校从小训练出来的一个结果。除了语言以外,推理是西方教育很重要的一环,因此数学在中学和大学是最受重视的一门学科。欧氏几何定理不见得对社会有直接贡献,可是它的推理方式却是最有效的逻辑训练。以前,美国主要的大学非常看重两门学科,一个是语言,一个是数学。如果孩子语言和数学不能够得到高分的话,他们基本上不会考虑接受你做他的大学生。最近还加了一个写作的能力,三门,语言、数学和写作,这三点是美国所有名校最重视的训练。